伤寒论学习研究
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伤寒论学习研究

学习中医 主攻伤寒 兼收并蓄 传承国粹


    脏腑运气经络学说解《伤寒论》

    刘建军
    刘建军
    Admin


    帖子数 : 274
    积分 : 763
    威望 : 0
    注册日期 : 10-01-12
    年龄 : 49

    脏腑运气经络学说解《伤寒论》 Empty 脏腑运气经络学说解《伤寒论》

    帖子 由 刘建军 周四 一月 14, 2010 11:54 am

    脏腑经络运气理论解《伤寒》六纲,这是刘河间的《图解素问要旨论》里的东西!
    刘河间是这个理论的始祖。
    运气学说,孙思邈之前,未见有论,《甲乙》、《脉经》全无半言。
    经络气化问题,《灵枢》无论,唐本《素问》运气七篇,也无片语谈及,唯论五脏五行化六气而已。与经络无关。
    五运气化,是脏腑辨证体系。五运讲五脏内伤虚实,六气讲外感六淫的太过不及,皆严格按照五行五脏的归属生克模式。由此提取脏腑辨证的“十九病机”。十九病机,不过是举十九个例子而已,实际不止十九条。
    经络辨证,那是人家《灵枢》的分内事儿,并无十二经络气化一说。
    而到了刘河间手里,就开始有关了。
    此说传为最盛时期,当为清代。以黄元御最为出色,登峰造极。
    至于近代,更是糅入百家杂论,成了一锅粥,混混沌沌了。

    不知仲景当时著述,六纲条文里为什么不言说几句运气名词?那样的话,就轮不到刘河间提出这个解仲景六纲的理论,怕是要被王冰摘走这个桂冠。



    仲景全书因战乱,错简散乱而遗失不少,王叔和搜整后,尚且不全,而仲景的序文,却保留十分完整,真是怪哉!
    南北朝《小品方》记载:
    《张仲景辨伤寒并方》有九卷,而世上有不啻九卷,未测定几卷,今且以目录为正。
    《张仲景杂方》有八卷
    这两部书是王叔和写的吗?为什么不表明著者?
    查最早的一部标有“王叔和撰”的书,是《金匮玉函经》,乃为《小品方》之后,《千金方》之前的作品,当为经后人整理者。其中内容,和《脉经》记载之条文无异。
    叔和编撰的仲景书原本,目前是谁也没有见到。
    仲景序文,到了宋本《伤寒》,才有所见。
    况且,《甲乙》序文也说:“仲景论广伊尹《汤液》为十数卷,用之多验。”
    那么“仲景的序文”为什么对《汤液》只字不提?又是一大怪哉!
    因此,刘度舟先生的“张仲景在《原序》写道“夫天布五行,以运万类”,揭示了《伤寒论》的内涵,而有气化之机;“经络府俞,阴阳会通”,说出了天人之间而有互相沟通之理。张仲景重视气化学说,事实俱在,胜如雄辩。”
    这个说法实在牵强。 即使是仲景所云,那么,“夫天布五行,以运万类”、“经络府俞,阴阳会通”,这两句也没看出什么“五运六气的影子”。
    “夫天布五行,以运万类”---是五运?
    “经络府俞,阴阳会通”------是六气?


    宋本《伤寒例》,拿《素问》的“伤寒经络辨证”那个东西解仲景的六纲(三阴三阳),本身就是牵强太过,因为他们不是一个辨证体系。

    内经《素问》明言,六气是以“脏”为论,并无经络的气化参与。

    即使能牵强的用经络脏腑去解释,那么,手太阴肺的气化是什么?肺病和哪个六经有关?怎样去谈肺的六经气化辨证机理?
    《内经》本就错简满目,《六微旨》标本中气这一段,和《至真要大论》的标本从化那几句,原是一体的。
    它要说明的是什么?是三阴三阳的表里疾病标本对应,解释脏腑所化六气的寒热、燥湿、风火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的。

    运气七篇,王冰补入,但这个内容,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没有的。否则,先秦诸子和史书上一定要有记载和说明。之后,《甲乙》、《脉经》不见记载,《外台》、《千金》也没有论述。《病源》、《小品》更是没有谈及。张仲景是如何越过时空看到的?当然,这不能够百分百的说,运气七篇就不是内经的东西。它对五行脏腑辨证理论体系还是有很大价值的。王冰既然能给补入,就应该能够解释标本中气,而王冰并没有做经络气化解释。你可以去查证,看他怎么说的。
    张仲景撰用《阴阳大论》,是“序文”里的说法,本就成问题的。说是《伤寒例》所云:“《阴阳大论》云:春气温和,夏气暑热,秋气清凉,冬气冰列,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。冬时严寒,万类深藏,君子固密,则不伤于寒,触冒之者,乃名伤寒耳。”
    这个大论,若是按“仲景伤寒序文”来说,也有可能是《内经》的阴阳论。况且引文无一句太极六气五运。有人怀疑这个大论,就是运气七篇,说宋本“伤寒例”提到了,也说王叔和提到了,既然王叔和看到了这个东西,当时在“伤寒例”里,为什么不用六气经络气化解释仲景的六纲?我们只有真看到这个大论了,才能服人。
    《千金方》的伤寒例,确实这样记载收录的:“经言∶春气温和,夏气暑热,秋 气清凉,冬气冰冽,此四时正气之序也。”,说是“经言”,没见《阴阳大论》的半点影子。

    真正的东西,没有什么繁琐,是最质朴的,才是最真的。

    还是要追根溯源,从《内经》里面找经络气化的诸多证明依据,不然,后世的理论再多,也都是无根据,那个经络气化学说也就不成立。
    要以《内经》解《内经》,才能证明一切。

      目前的日期/时间是周日 十一月 24, 2024 8:25 a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