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关于剂量换算。
这三个方子印证了我关于经方剂量的想法。三个方子药量均很小,多者1两十几株,少者1两2株。我看了一本著名专家编写的方剂书,很不理解,为什么别的药剂量都改成1两3克,独大枣12枚等不改!该改成2.4枚才对!
二、关于发热恶寒。
23如疟壮、25形似疟、27未言疟。疟:往往先寒战再发热。我理解:
23如疟状===就是像疟非疟===先感觉冷接着发热,发热恶寒,热多寒少===有点像伤害中风!
25形似疟===则是发作现疟状==先有寒战再接着发热,无发热恶寒,热多寒少===寒热不并存
27未言疟装===则是热寒并具===无先冷或寒战表现,发热恶寒,热多寒少===表现伤害中风
三、关于方剂鉴别
三小方临床似乎被埋没,众多医案少见,真是可惜!
1、桂麻各半汤、二一汤与桂越汤鉴别
注加多以桂枝证和麻黄证孰多孰少,作为临床用药依据,我看这个很难把握,很难说清楚,我试图做一下分析:
====有疟状者,在桂麻汤选择。即有先冷甚至寒战再发热者,必为桂麻汤
====先冷在发热,身痒者,必为各半汤
====先寒战在发热,必为二一汤
====无疟状者===无先冷后发热===必为桂越汤
2、桂麻各半汤、二一汤与桂二越一汤和小柴胡汤鉴别
次三方极易与小柴胡汤混淆,小柴胡汤是往来寒热,就是一会冷一会热,寒热不并存,也不是发热恶寒!
总结:身痒用各半,寒战发热用二一,伤害脉微用桂越,往来寒热用柴胡
四、关于桂越汤
27脉微弱者,此无阳也。不可发汗。许多人在桂枝汤是否为发汗剂上争论不休,最近看曹老医案关于桂枝汤之论述,颇有新意===桂枝汤乃营养剂也,及其衍生诸方多有此效,如诸建中汤。桂越汤基础加麻黄石膏形成桂越汤,我理解就是以桂枝汤养胃生津,然后以麻黄小发其汗,以石膏清退内热。那么如果这样解释成立的话,我看此方再加饴糖,效果必然更好,即小建中汤加麻黄石膏!五、关于经方用法
我一个感觉,不必拘于,原文诸误治等说法,或其他前缀,仲景无非示人以辩证,临床完全可以有是证用是方
五、关于疟疾症状
典型的疟疾多呈周期性发作,表现为间歇性寒热发作。一般在发作时先有明显的寒战,全身发抖,面色苍白,口唇发绀,寒战持续约10分钟至2小时,接着体温迅速上升,常达40℃或更高,面色潮红,皮肤干热,烦躁不安,高热持续约2~6小时后,全身大汗淋漓,大汗后体温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。经过一段间歇期后,又开始重复上述间歇性定时寒战、高热发作。
这三个方子印证了我关于经方剂量的想法。三个方子药量均很小,多者1两十几株,少者1两2株。我看了一本著名专家编写的方剂书,很不理解,为什么别的药剂量都改成1两3克,独大枣12枚等不改!该改成2.4枚才对!
二、关于发热恶寒。
23如疟壮、25形似疟、27未言疟。疟:往往先寒战再发热。我理解:
23如疟状===就是像疟非疟===先感觉冷接着发热,发热恶寒,热多寒少===有点像伤害中风!
25形似疟===则是发作现疟状==先有寒战再接着发热,无发热恶寒,热多寒少===寒热不并存
27未言疟装===则是热寒并具===无先冷或寒战表现,发热恶寒,热多寒少===表现伤害中风
三、关于方剂鉴别
三小方临床似乎被埋没,众多医案少见,真是可惜!
1、桂麻各半汤、二一汤与桂越汤鉴别
注加多以桂枝证和麻黄证孰多孰少,作为临床用药依据,我看这个很难把握,很难说清楚,我试图做一下分析:
====有疟状者,在桂麻汤选择。即有先冷甚至寒战再发热者,必为桂麻汤
====先冷在发热,身痒者,必为各半汤
====先寒战在发热,必为二一汤
====无疟状者===无先冷后发热===必为桂越汤
2、桂麻各半汤、二一汤与桂二越一汤和小柴胡汤鉴别
次三方极易与小柴胡汤混淆,小柴胡汤是往来寒热,就是一会冷一会热,寒热不并存,也不是发热恶寒!
总结:身痒用各半,寒战发热用二一,伤害脉微用桂越,往来寒热用柴胡
四、关于桂越汤
27脉微弱者,此无阳也。不可发汗。许多人在桂枝汤是否为发汗剂上争论不休,最近看曹老医案关于桂枝汤之论述,颇有新意===桂枝汤乃营养剂也,及其衍生诸方多有此效,如诸建中汤。桂越汤基础加麻黄石膏形成桂越汤,我理解就是以桂枝汤养胃生津,然后以麻黄小发其汗,以石膏清退内热。那么如果这样解释成立的话,我看此方再加饴糖,效果必然更好,即小建中汤加麻黄石膏!五、关于经方用法
我一个感觉,不必拘于,原文诸误治等说法,或其他前缀,仲景无非示人以辩证,临床完全可以有是证用是方
五、关于疟疾症状
典型的疟疾多呈周期性发作,表现为间歇性寒热发作。一般在发作时先有明显的寒战,全身发抖,面色苍白,口唇发绀,寒战持续约10分钟至2小时,接着体温迅速上升,常达40℃或更高,面色潮红,皮肤干热,烦躁不安,高热持续约2~6小时后,全身大汗淋漓,大汗后体温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。经过一段间歇期后,又开始重复上述间歇性定时寒战、高热发作。